1941年12月7日凌晨,随着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一声令下,日军的三百多架飞机偷袭美军位于夏威夷岛上的珍珠港海军基地,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。
第二天,通过国会会议的讨论,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宣布“对日本宣战”,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顶峰。
在美国和英国召开的代号为“阿卡迪亚”的第一次最高级别会议上,中国被纳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,并任命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总司令,负责指挥中国、越南、泰国等地的同盟军。
不仅如此,蒋介石还给当时的驻美国代表宋子文发去电报说:“请罗斯福总统选派一位高级将领,前来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,这个人最好什么都不懂。”
其实,蒋介石并不需要美国派来的参谋长有什么真本事,他的真实目的是,通过参谋长向罗斯福传话,以便能够从美国拿到更多的军事援助。
蒋介石
1942年3月4日,约瑟夫·史迪威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委派,正式来到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,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。
约瑟夫·史迪威于1935年曾经担任过国内驻中国大使馆的武官,是一个典型的“中国通”。当他使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蒋介石介绍自己工作的时候,这与蒋介石所期望的人选大相径庭。
尽管蒋介石对约瑟夫·史迪威十分不满,但是为了能够向美国争取更多的援助,他也只好默认接受。
然而,就在约瑟夫·史迪威抵达重庆没有几天,他与蒋介石之间的分歧开始逐渐暴露出来。
当时,侵华日军几乎把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全部占领,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仅剩一条“驼峰航线”可以运到昆明,成为了中国跟外界联络的唯一通道。
约瑟夫·史迪威
因此,当约瑟夫·史迪威来到重庆之后,他想要保住“驼峰航线”不被日军破坏,也就是昆明到缅甸北部再到印度这条运输通道,尤其是作为中转站的缅甸北部。
1942年3月8日,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,随后进攻重镇曼德勒,企图切断中国抗战的主要国际通道滇缅公路。
1942年5月,由于英国军队的不战而撤,导致中国远征军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。在缅甸与日军激战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。
为了保存实力,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在杜聿明的率领下,穿越可怕的野人山,退回到了云南境内,其中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不幸遇难。而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根据实际情况,决定脱离第五军的序列,按照约瑟夫·史迪威的命令,安全撤退到了印度的英帕尔。
就在撤退到印度的途中,约瑟夫·史迪威度过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。此时的他正患有肝炎,与士兵们一起徒步行走,一起用餐,可谓是身先士卒。
中国远征军
随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失利,在之后召开的一次检讨大会上,约瑟夫·史迪威与蒋介石发生了激烈争吵,这也是他们两人之间的首次交锋。
约瑟夫·史迪威指责蒋介石说:“我在缅甸指挥作战,你却越过我,直接向部队发号施令,导致贻误战机。”
而蒋介石则认为,战败的原因是约瑟夫·史迪威的战术思想有问题。
蒋介石本身就对约瑟夫·史迪威非常不满,平时称呼他为“刺儿头”,两人互相指责,一度升级为人身攻击。
然而,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,彻底让蒋介石对约瑟夫·史迪威的忍耐达到极限。
1942年6月21日,号称德军“沙漠之狐”的隆美尔率军占领了利比亚的图卜鲁格,使得苏伊士运河、地中海和印度洋航线面临严重威胁。
由于情况紧急,美国总统罗斯福于6月25日命令约瑟夫·史迪威,将驻扎在印度的第十航空队的轰炸机全部驰援埃及,同时命令正在飞往中国战区的一个轻型轰炸机中队转飞埃及,配合英国军队作战。
罗斯福的这个决策,对于同样陷入危急之中的中国战场来说,简直就是雪上加霜。
接到罗斯福的命令,约瑟夫·史迪威感到十分为难,因为他知道,中国战场更加需要这批轰炸机,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向蒋介石解释。
无奈之下,约瑟夫·史迪威还是硬着头皮找到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,并把“轰炸机调往埃及”的消息告诉了他。
听到这个消息,蒋介石顿时大发雷霆,他大声怒斥约瑟夫·史迪威说:“事件之转变,足见中国战区未被重视,我想要知道,美国和英国到底有没有把中国战区当作同盟国的战区?”
于是,蒋介石把隐忍几个月以来的怨愤,以及对美国政府的不满,全部发泄在了约瑟夫·史迪威的身上。
不仅如此,蒋介石还指示驻美国代表宋子文,让他与美国政府协商,要求解除约瑟夫·史迪威身上所担任的所有职权。
其实,蒋介石这是在变相赶走约瑟夫·史迪威。
面对日益激化的矛盾,罗斯福专门派出身边的行政助理居里,前往中国劝说蒋介石:“约瑟夫·史迪威深得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信任,你不要把他赶回美国,否则你就会和美国军方的关系闹僵,况且重新派来一个人,也未必能与你相处很好。”
罗斯福
蒋介石转念一想,感觉居里的话非常有道理,于是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。
1942年7月,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失败以后,约瑟夫·史迪威马上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,企图重新收复被日军占领的缅甸北部。
关于约瑟夫·史迪威的计划,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向:
一是同盟国的英国军队在孟加拉湾进行两栖登陆,从孟加拉湾打到缅甸北部;
二是将撤到印度的孙立人率领的新编第38军,从印度往缅甸北部的方向进军;
三是让蒋介石派出远征军驻扎在云南进行训练,从云南出发攻打缅甸北部。
这样一来,同盟国的军队从西、东、南三个方向夹击日军,从而收复沦陷的缅甸北部,然后打通从印度的拉姆加尔到云南的一条公路交通线,这样就能将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战区。
然而,约瑟夫·史迪威的这个计划,直到一年之后的1943年7月,都没有能够具体实施。
史迪威
这个计划之所以会流产,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,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收复缅甸北部没有任何兴趣,自然不会下令英国军队参与作战。
在丘吉尔后来的回忆录《丘吉尔: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》一书中,有着详细的记载:
“如果我们在缅甸北部的丛山峻岭里面去打日本人,那简直就是下到水里面去打鳄鱼。”
1943年10月,即使没有英国军队的配合作战,约瑟夫·史迪威也要坚持实施“反攻缅甸北部”的行动计划,他亲自率领中国在印度的军队,在胡康河谷打了第一场胜仗。
按照事先的行动计划,蒋介石派出的中国远征军也要同时从云南渡过怒江,进入缅甸作战。
但是,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,却迟迟不见云南那边中国远征军的动静。
事实上,蒋介石之所以没有下达行动命令,因为他认为,若是没有英国军队在孟加拉湾发起两栖登陆作战,“反攻缅甸北部”的计划很难取得成功。
看到蒋介石如此顽固不化,让罗斯福感到非常生气。
1943年11月,蒋介石和美国总统罗斯福、英国首相丘吉尔,在埃及的首都开罗召开了著名的开罗会议,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和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,以及制定同盟国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方针。
其中,约瑟夫·史迪威也参与了开罗会议。
罗斯福单独与约瑟夫·史迪威见面的时候,问道:“蒋介石的军队还能抵抗多长时间?”
约瑟夫·史迪威回答说:“只要再来一次溃败,就全完了。”
罗斯福接着说:“若是蒋介石失败了,我们就支持蒋介石的接任者!”
正是由于这句话,让约瑟夫·史迪威误以为,罗斯福是想要放弃蒋介石了,于是开始秘密谋划刺杀蒋介石。
1943年12月13日晚上,在位于昆明巫家坝“陈纳德飞虎队”驻地一间密室里面,约瑟夫·史迪威给他的助手多恩布置了一项绝密的任务,代号为“蓝鲸行动”。
当看到“蓝鲸行动”的绝密计划以后,多恩大为震惊,因为这次的任务是要“暗杀蒋介石”。
多恩原来打算在蒋介石的饭菜里面下毒,但是,蒋介石的饭菜都是由最信任的人负责,根本无从下手,只好另外寻找其它的时机。
从1943年12月20日起,罗斯福连续发送了三份密电,催促蒋介石赶快命令云南的远征军渡过怒江,否则美国就要削减对中国的军事援助。
罗斯福
但是,面对罗斯福的再三催促,蒋介石依然不为所动,甚至还向罗斯福诉苦说:“中国战场形势险恶,让中国的主力军队从云南发起攻势,殊不可能!”
就当蒋介石寻找各种借口拖延发兵的时候,一个针对他的“蓝鲸行动”正在实施当中。
1944年3月,应印度政府的邀请,蒋介石携带妻子宋美龄准备访问印度,顺便前往兰姆迦慰问中国驻扎在印度的军队,这给多恩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刺杀机会。
按照部署,“蓝鲸行动”将选择在前往印度的飞机上实施,事先对蒋介石乘坐的飞机动手脚,以及把飞机上的降落伞破坏掉。
然而,就在蒋介石和妻子宋美龄即将登上飞机的时候,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,随即宣布取消这次访问印度的旅程。
蒋介石和宋美龄
尽管“蓝鲸行动”以失败告终,但是蒋介石和约瑟夫·史迪威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。
在罗斯福的强大压力之下,蒋介石还是命令云南的远征军,渡过怒江,进入缅甸配合约瑟夫·史迪威的作战。
1944年4月,侵华日军经过充分准备,又发动了“一号作战”,目的是要打通中原地区通往新加坡的铁路交通线。
面对中国紧张的抗战形势,蒋介石想要把正在缅甸北部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调回内地作战。而约瑟夫·史迪威坚决不同意,他认为,若是把中国远征军调回内地,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。
由于双方的意见不和,蒋介石和约瑟夫·史迪威再次发生了激烈争吵。
此时的欧洲战场在同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,已经发起了大规模反攻,这与亚洲战场的局势形成了巨大反差。美国政府认为,既然一个美国将军可以指挥欧洲的同盟军,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全权指挥亚洲的同盟军呢?
1944年7月7日这一天,蒋介石正在重庆召开抗战七周年大会,身穿一身军装的他正要登上讲台发表讲话,陈布雷突然给他递上一封罗斯福发来的紧急密电,内容中写道:
“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约瑟夫·史迪威。”
看完这份电报,蒋介石的脸色瞬间改变,他并没有直接拒绝罗斯福的这个要求,而是要求罗斯福派来一名代表,从中调解与约瑟夫·史迪威之间的矛盾。
很快,罗斯福派出一名私人代表来到重庆,这个人就是杰伊·赫尔利。
这个时候,蒋介石和约瑟夫·史迪威之间的关系十分僵化,蒋介石坚持要从怒江前线撤回军队,这样一来就会打乱约瑟夫·史迪威的战略部署。
1944年9月19日,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起草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电文,以罗斯福的名义发送给蒋介石,再次强调说:“务必要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约瑟夫·史迪威,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,都要由你个人承担。”
面对这种奇耻大辱,蒋介石当然不能接受,他意识到,是时候跟约瑟夫·史迪威彻底决裂了。
1944年9月24日,蒋介石会见杰伊·赫尔利,并再次提出“让罗斯福召回约瑟夫·史迪威”的要求。
这一次,蒋介石显然是下定决心了,而且语气格外强硬地说道:“召回约瑟夫·史迪威的问题,涉及立国主义、国家主权和个人人格,绝对不能迁就,我已经下了最大决心。”
听完这番话,杰伊·赫尔利并没有劝说蒋介石改变主意,反而支持蒋介石的这个决定。
史迪威
1944年10月18日,在经过一阵深思熟虑之后,罗斯福最终选择召回约瑟夫·史迪威,改派科蒂·魏德迈将军接替约瑟夫·史迪威的位置。
对于约瑟夫·史迪威的离开,蒋介石自然是欣喜万分,他马上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说:“我确信最近的变化,将开始中美合作的一个更富于谅解,更亲密,更有成效的时期,而非以往任何时候可比。”
其实,约瑟夫·史迪威调离中国战场,对于中国抗战来说,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损失。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军人,他痛恨国民政府的贪腐行为,更看不得中国的士兵吃不饱饭。
然而,约瑟夫·史迪威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工作生活,若是长期与蒋介石的作战方针和思想理念不一致,那么离开中国也是迟早的事情。
1.《丘吉尔: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》作者:丘吉尔;南方出版社出版;2003年4月1日;
相关文章
1.内战期间,蒋介石运到台湾多少黄金?先后三次偷运,掏空国库家底
2.冈村宁次同意投降,洽降地为玉山,临近时,蒋介石为何改为芷江?
3.蒋介石下令暗杀张澜,周恩来极力营救,多亏这位女子,张澜才脱险
4.杨虎城遇害真相:被蒋介石囚禁12年,一个人的举报,才知已遭杀害
蒋介石中国印度缅甸罗斯福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